浅谈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发布日期: 2024-02-08 | 作者:直流减速电机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内企业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成为稳定和发展企业的必然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对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更是有利于我国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同时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率、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使企业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企业的各项目标的保障。
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随着研究和讨论的不同角度,对其释义各有侧重。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为:“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而在国外,较为经典的是美国准则委员会(ABS)对内部控制的定义。1972年,ABS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循照《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对内部控制提出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环境下,单位为了更好的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但究其根本,大抵可归纳为:内部控制就是企业为了达到企业控制管理目标,而在企业内部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程序和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基本方式归纳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大种。其它内部控制的方式都是以这三种控制为基础衍生而来的。
(一)事先控制,即前瞻控制:是指在未进入控制体系之前,通过事先对资源的调配和控制,确保在控制体系中的资源达到事先定下的规定要求,保证既定目标按质按量地完成。这种控制方式,是企业保证资源质量、完成各项目标的重要前提,例如企业在进入生产线生产之前,要对资源的来源进行严控和监测,才可能正真的保证生产的产品之后不会发生因为来源不明或来源不佳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二)事中控制,即现场控制:是一种即时进行全方位检查、监督的行为。这种控制方式,与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息息相关,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随时检查、监督,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及时有效地发现出现的或正在出现的问题,并第一时间采取解决措施。此种方式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着较高要求:业务上应该熟知各类管理方式,品行上应当实事求是,不受眼前利益的诱惑。
(三)事后控制,即反馈控制:该过程主要是利用企业往年的管理历史资料,对企业未来工作做调整。例如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做得优秀突出的地方进行汇总,与预期过程和结果作比较,找出差距,进行经验总结,对也许会出现问题的环节加以调整,做得优秀突出的地方进一步优化,以求更大的提升和发展。
以从2007年底开始,陆续发生婴幼儿食用三鹿奶粉后,引发肾结石的事件为例,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环境管理不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文化的基调和氛围。我国企业往往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对某一领域的绝对控制,会降低企业对该领域资源的既定标准。此举势必破坏既定企业内部文化的基调。当企业高层都选择降低标准时,各层管理过程和对员工的管理就必定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管理人员对管理过程产生松懈心理,积极性降低,员工由于管理不当而造成职业责任心低下,甚至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良心。整个企业失去了事先控制,即前瞻控制的基础,导致企业从内部开始腐烂,最终走向毁灭。例如:三鹿集团对奶源的内部控制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其散户奶源比例占到一半,且形式不一,对数百个奶站在每个环节都进行实时监控是不可能的。且三鹿集团为了保证对奶源的控制,有时接受质量低下的原奶。因此三鹿仅能够对最后一关对蛋白质等指标的严格检查检测,试图达到内控其产品质量的目的,但该检测方法又存在仅以氮含量的多少来判断蛋白质的含量的弊端,由此漏洞滋生了各类作弊手段。加之三鹿集团反舞弊监管不力,奶源收购工作人员往往被奶站收买,不合格奶源导致的不合格奶制品最终流向市场,酿成大错。
(二)企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人员的素质不仅限于其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其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再好的制度需要人来执行,离开了人的要素,将成为一纸空文,起不到丝毫作用。
正如三鹿集团在接收地区商反映后,于2008年7月将奶粉样品送往检疫技术中心进行了监测,得到了产品确有问题的结果,不但没有对问题奶粉进行公开,反而选择了封锁该消息。在对问题奶粉进行召回的过程中,又对经销商隐瞒关于产品质量的问题,导致耽搁时间过长,召回迟缓。产品调换最终失败,毒奶粉持续在市场流通。
三鹿集团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和反馈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属于企业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低。发现问题商品后,管理人员做出隐瞒奶粉质量问题,息,秘密召回问题商品的决策,错过了将消费者的损失降到最小的最佳时机,无半点职业道德可言。这样由于企业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毒奶粉”的流通恶化到了不再是单纯的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而是发展到了触犯法律、人神公愤的地步。
(三)内部审计职能难以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是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而国内企业,大多对内审工作不重视,不配合内审人员的工作,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于内部控制的重大意义。内部审计并不具备有相应的权利,审计时受到企业各层的干扰,缺乏独立性,出具的审计报告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此,导致内审的质量下降,内审人员积极性降低,企业因此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改善无法直击重点,致使审计失去了事后控制,即反馈控制的作用,变得如同虚设。三鹿集团在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处理措施不当,其高层管理人员直接决定封锁内部审计结果,审计结果丝毫没有起到指导正确决策的作用,导致企业全面停产,严重资不抵债,最终于2009年2月宣告破产。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惨重的教训。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这个“规矩”,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直至“成方成圆”的基础。如果企业不解决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企业最终将由失控走向崩溃。因此对企业内部控制采取相应措施势在必行。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中都会存在的问题,提议以下措施,以供参考。
(一)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想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步就应该建立涵盖合法性、完善性、可行性、实用性、实效性等五个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制定制度前,一定要对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理解,以法律为准,不可违背。任何与法律相悖或者超出其规定以外的条例都是行不通的。其次要充分考虑制度的完善性,力求其完整无漏洞。这并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过程,而是需要反复实践,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漏洞,及时补充,不断完善。
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也是重点,它包括了技术可行、环境可行、政策可行、道德可行几个方面。在合法的基础上,首先考虑从企业环境分析,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是否契合,从企业的管理技术、职工素质等方面来看,该制度是否有成功实行及发挥最大效用的可能,企业的运营状况等是否可以允许该制度的运行;其次从国家政策考虑,该制度是否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给予的支持以达到最大效用;当该制度与人民、社会、国家利益有冲突时,应该摆正心里的一杆秤,将人民、社会、国家的利益摆在首位。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内控制度实用性相当关键。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先要对企业个性认真分析。从企业的规模、技术、硬件配备和职员业务素质,特别是所要达到的目标等各方面进行精确和合理定位,再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原则制定。千万不能什么好用什么,要考虑该制度是否能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积极效果,不能把“拿来主义”变成简单的抄袭。
最后,实效性是判断该制度是否可以帮助企业达到预期效果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根据“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正确性,以判断其是否具有科学性。
(二)树立企业人强烈的责任心:首先,企业要对企业人进行定期培训,以讲座、集体学习、会议讨论等形式,从思想上加强其强烈责任意识;其次,各层管理人员直接对上一级管理人员负责,定时定期向上一级管理人员报告管理范围内出现的问题或可能存在的隐患。这样才能迫使管理人员更加用心、多思考,培养强烈的管理意识,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以长效运行;再者,可对管理人员采用激励机制,定期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应对问题采取的措施等进行评估,评选出“先进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对内部管理更加主动、用心。
(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缺乏政治素质,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不了解、不熟悉,错误规划企业发展方向,会导致企业发展滞后;缺乏业务素质,管理能力不足,管理知识匮乏,对企业各业务进程的管理缺乏专业性、条理性,导致企业各环节管理混乱;缺乏道德素质,视人民、社会、国家的利益于不顾,只顾个人利益,会造成企业内部腐败,对人民、社会、国家造成危害;缺乏法律意识,对国家各相关法律了解不够,法律观念淡薄,会导致企业触犯法律而不自知,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重要岗位的人员选拔应该仔细、慎重,选择德才兼备、忠诚可靠的人员;另外对于在岗的管理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并采取淘汰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四)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确保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是全面审查、监督内部控制机制的专门组织,独立于会计控制之外,具有其他任何部门和控制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人员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对企业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帮助。国内企业要完善内审的机制建设,健全相应的制度和规范。
内部审计并不仅仅是对企业财务的稽核,国内企业应该给内部审计相应的权利,不受其他部门的影响,增强并完善其独立性,重视审计报告的作用,使企业员工以及管理层积极配合内审人员,以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
(五)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至关重要,在内部控制出现重大问题时,监督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调整,以及时、合理合法的方法使企业安全度过危机。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首先应当以政治、道德、法律为基础,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定底线。当企业所遇问题越过了制定的底线时,应该坚决进行调整,不可存有侥幸心理而采取逃避的方式。
同时,一个健全的反馈机制不仅可以监督、督促调整过程的进展,更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回顾,总结经验教训,保持优势,长久发展。反馈机制有助企业及时有效地发现调整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偏差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更正,使企业扬长避短,稳健发展。
(六)重在预防: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不在于处罚,而在于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掐断在萌芽阶段。所有事故一旦发生,必定对企业产生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亡羊补牢是必须的,但是在“羊”未亡时先查“牢”则更为科学和合理,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牢”而在于“羊”。创办企业的目的是创造经济效益、长久发展企业,而不是为了纠正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和过失。
(七)建立建全相关应急预案: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完善的制度也有不可避免的微小漏洞,并且在制度的实行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各种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有准备才能将不可避免的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紧急预案一经制定,应该进行充分的演练和演习,让大家熟知事故的预定处理方式,以期达到将事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目的。
(八)维护制度的权威性: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旦建立,我们就应该不折不扣地实行。以制度来实行管理,不能以权力作为管理的指挥棒,杜绝权力大于制度的现象。制度的更改必须经有效的集体表决,更改后的制度需经公示后才可实行。即国有企业不能以谁的领导权大谁说了算,股份企业也不能以谁股份所占比例大谁说了算,必须时时刻刻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这样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的三种基本方式密切相关,企业应当同等重视。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中,事先、事中、事后控制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同等重要。三个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各机制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上至高管层,下至全体员工,都应对此三个环节负责。要解决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本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获得经验,学习成功的典例,落到实处,搞好内控工作。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内部控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企业不可单纯依赖内部控制。这就需要国内企业高层管理者,自觉接受党和国家以及政府的检查、监督和审计,提高国内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意识到企业存在不足,并采取比较有效的手段进行改进,以求企业的稳健发展。
[1]李连华.内部控制理论结构:控制效率的思想基础与政策建议[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9
[2]李小东.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探讨[J].现代经济,2008年第7卷第10期
[3]覃小登.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未来发展[J].金融经济,2011年第12期下
上一篇:全球BLDC电机市场规模分析
下一篇: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